高速流动的画面、炫彩的视频体验,以及刺激的通关奖励,长期下来对孩子的注意力——尤其是主动注意力有不小的损害。
2015-08-15
[作者] 神墨注意力研究院

“注意力”的研究很早前就已经开始,但直到这几十年,随着儿童心理及教育学的概念被明确,在国内才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注意力”这一指标几乎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起到了决定性影响。

与此同时,一个矛盾现象似乎也困扰着家长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我的孩子平时东张西望上蹿下跳,写作业五分钟就坐不住了;但看电视、玩手机,还有玩Ipad时候能够目不转睛几个小时,这到底算注意力集中还是不集中呢?

马里温的畅销书《插头上的毒品》一书中曾这样描述过:“当一个人除了看电视而没有其他任何经历时,他总是在看电视。”他还用“单行道”来形容看电视时大脑只有被动接收而没有主动处理信息的精神状态。

父母们也曾不止一次地和我们交流孩子看电视的体验:端坐在电视旁边,眼睛盯着电视机里的喜羊羊或是托马斯,有人进来也不会被打断。他们以为孩子的注意力很集中,虽然有的时候姿势不是那么好看......事实上,看电视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智力的开发无明确益处。电视这一现代化产物对儿童或是成人仅仅是一种被动吸引和被动注意。

何谓被动注意?

被动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自觉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而不自主的、自然的注意。它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简单而原始的反应。被动注意的产生决定于外界刺激的强度,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被动注意。例如吵架声越大,越容易让人去注意,但是这个注意是无意的、无计划、被吸引的。而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与之相反的“主动注意”,即能够主动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件事情的能力——作为大人的我们仔细回想,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学习新知识、熟练新技能、完成某项工作,甚至做好一道菜、大扫除房间的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让儿童的世界变得更加色彩缤纷——彩色的霓虹灯、彩色的电影电视,还有彩色的掌上小游戏……这个世界或许非常适合消磨时间、缓解压力,然而,对于儿童教育来讲,这一切就不那么友好了,毕竟这个虚拟世界并不同于自然界那样静谧怡人——高速流动的画面、炫彩的视频体验,以及刺激的通关奖励,长期下来对孩子的注意力——尤其是主动注意力有不小的损害。

首先,其分散儿童的注意力,缩短注意的时间,尤其是在单一事件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明显缩短:具体体现就是坐不住,不能专注做一件事,哪怕是玩小游戏,也要不停换内容,深入钻研、攻关一件事情的兴趣与能力都会退化。研究证明儿童在1—3岁时每天看1小时电视,在7岁时出现注意力问题的概率要增加10%;研究人员还认为,儿童每天看2小时以上的电视,会产生“两分钟记忆”,两分钟记忆的结果是:刚说完的话,两分钟就忘了,会再重复之前的话、提问的问题等。年龄越小、看电视越长、注意力出现问题的概率会越大,虽然目前国内的研究数据虽不详细,但从定性角度,的确可以推论其在集中注意力上和组织信息方面存在问题;

其次,看电视、玩掌上游戏会使儿童眼球调节的能力降低:在专业的注意力训练中,会在训练的准备阶段加入眼肌训练或眼球的聚焦和追视训练,使儿童做好充足的准备让注意力训练效益最大化。而长时间地盯着近距离的屏幕,都有损于眼球的追视和聚焦能力(目光呆滞),从生理上阻碍注意力的发展。当然,其对视力有害,这也是众所周知。

最后,看电视使儿童跟着剧情走,几乎不做任何的思考和体力活动,也不做建设性主动的想象,那么就没有创造的空间——曾有学者说看电视时候大脑的运动量还不如睡觉,这也不无道理。

这世界上最强大的图形渲染计算机,就是我们的大脑,没有具体图像,孩子可以把文字或语言描述的故事想像出各种丰富多彩的画面,也正因为得益于大脑这一功能,人类中诞生了无数伟大的艺术作品和科学技术;而屏幕中给出了画面(并且是动态的演绎),大脑就“偷懒”地接受这一外来画面。孩子的想象天赋被长期闲置,就容易荒废,造成的结果是随着年龄增大,孩子的想象力越来越贫乏。

不但如此,当电子屏幕长期占用了儿童其他智力活动(绘画、益智游戏、建构游戏、角色扮演等)开发的时间,会对儿童语言及思维的发展产生长远影响,尤其对6岁以下儿童的智力开发极为不利。当我们看电影、玩游戏时候都会感觉“时间过得好快”,甚至产生虚度光阴的愧疚感,更不用想一个孩子的童年都沉浸于这种快节奏的数码世界中了。

随着社会进步,家长们一方面是“年轻上岗,未经培训”,另一方面又忙于日常工作,因此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家里的数码电视逐渐成为了“育儿法宝”,似乎只要宝宝一闹,这一法宝立即生效——但长此以往,注意力的缺失将会极大困扰孩子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摘自《神墨教育》报总第104期第三版】


近期文章Latest MOR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