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什么就了解了什么,转而又发现不了解的更多。疑问的种子种的越来越多,好奇的眼睛就越来越亮,求知的脚步就越来越向上!
2015-12-15
[作者] 罗一鸣

小学时,有一天我在课间画了一幅画,是一只造型不怎么样的丹项鹤而已,但被同学们发现,他们围上来观看并称赞起来,那一刻我充满温暖一一被认可的温暖,上进心一下子被激活了。

为了能弄清鹤翅膀的羽毛是怎么排列的,我常常观察我家大白鹅的翅膀;过年了,妈妈杀鸡,我打开鸡的翅膀也认真琢磨。因为我知道,我虽然画了丹顶鹤,但我并不怎么了解丹顶鹤。

是的,画画的过程就是要你知道自己还缺少什么!

画羊才知道自己并不了解羊蹄到底长什么样,画狗才想:狗牙究竟有多少颗?怎么排列的?画青蛙才生出疑问:青蛙有几根脚趾呀?总之,画什么就了解了什么,转而又发现不了解的更多。疑问的种子种的越来越多,好奇的眼睛就越来越亮,求知的脚步就越来越向上!

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就虚空,因虚空而添补!

此外,绘画还会无限增强心灵体验的敏感度。

画过苹果再拿起苹果,觉得对苹果的亲切度增强了许多许多,觉得苹果有温度有光泽,觉得苹果的甜度和色彩是那么微妙地共存着,觉得苹果是放在心里的而不是拿在手里的。

著名教育家迪斯特·韦赫说:“画一小时获得的东西,比看九小时所获得的东西还多。”
 

画画打开了一扇通向心灵体验的大门。迈步进去,你会发现,一个新世界在光芒中等你呢!但是,这个新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也许不画画的人永远不知道。

从思维学角度看绘画

思维学导师张光鉴先生开创了相似论体系,其中对“相似”的概念进行了深入剖析。我理解相似就是共同点,相类不相类的事物都有共同点。

我从人体本身来谈一谈这个概念。比如,人的胚胎发育中大脑的发育过程相似于数亿年人类大脑进化史;胎儿九个月的发育过程中的形貌极相似于人类整个进化史;人的双足部穴位反射区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坐着的人的器官对应图。另外从中医有“象形学”的概念,芹菜中空而水系畅通,所以可以利尿;核桃与大脑形状相似,固食之补脑,豆形皆似人的肾脏固可补益中气;枸杞红色则补血;大枣红润因而食之补气色等,都是“相似”概念的运用。

思索相似概念使我们的想象力可以由此及彼去寻找共性。相似概念会带领我们去思考宇宙与人体的关系、汉字结构与原始绘画的关系、绘画与心灵的关系等等。

相似是一个普遍概念,也是联想的基础,是发现与探索共性的前提,它属于科学也属于艺术。其实,人学习知识也是从头脑中已有的“相似模块”出发的。同样看到一滴水,有人想到汗水,有人想到泪水,有人想到雨水……同样是观世博,建筑师看到了建筑艺术,画家看到了色彩与结构之美,而商人在琢磨商机,休闲的人们看到了热闹的场面,开阔了眼界……之所以每个人吸收不同是因为大脑中固有的模板不同,也就是说人们习惯用大脑中已有的认知去对应现实世界。可以理解为:认知过程形同于在匹配相似模块的过程。头脑中相似模块越多获得知识的能力就越强。
儿童书画课程应该依据相似论中相似激活、相似联想、相似匹配、相似创造的原理而创研的脑力塑造课程。例如智巧印章中十二枚印章的单形与多形组合会衍生出无数图式,当这些图式摆在学生面前时,会立刻映入学生的脑海去寻找相似的匹配,比如一个圆形会在学生大脑中瞬间匹配出气球、皮球、车轮、苹果、钢圈、数字0、字母O等很多形象,这些被匹配的形象通过联想和绘画被激活,从而变得更清晰更立体,一个人头脑中与圆形相似的模块是有限的,在与教师以及同学们的交流中才能获得更多的类似圆形的信息,一旦获得后,就更加丰富了相似模块的储量,如此良性发展下去,儿童获取信息的能力便不断强大。

儿童使用印绘工具在印绘中会不断积累着,创造着,丰富自己头脑中的认知,使自己的关注点越来越多,好奇心越来越强,从而吸收力的窗口就越敞越大。

神墨绘画六大课程,都是运用相似激活、相似匹配、联想、创造的原理而设计的。从美学角度,思维学角度启迪儿童思维,开发右脑。绘画是开发形象思维模块系统的最佳方式。特别是通过讲故事、游戏、画面描述,更加丰富了形象思维。

绘画里有思维的智慧,绘画里有悟化的种子。

【摘自《神墨教育》报总第105期,第三版】

\

近期文章Latest MOR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