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生—熟—纯熟—自动化”的学习过程
2018-03-20
[作者] 神墨

学习,总会经历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也有常言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看似平常的学习过程其实并不简单,其背后有一个质朴的教育规律。

李绵军谈珠心算

练珠算的过程中,在第一个阶段是“会”:孩子初学,心里是犯难的。此时需要老师和家长多鼓励“慢慢就学会了”。“生”即是生疏,所以需要用脑想,这对孩子来说有挑战,一旦克服,就进入“熟”的阶段。

“熟”和“纯熟”阶段,最主要问题会出现在心理上,有时会有莫名的情绪,起起伏伏,甚至多次有放弃的想法。这时需要鼓励和调节,度过后就进入“自动化”阶段,很多东西就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整个珠心算的学习过程练就的是意志力,对情绪的把控等等非智力因素。一个人在事业中也会经历这样一个“会—生—熟—纯熟—自动化”的过程。

每一阶段都是一种考验:不会的时候很难;会的时候又因为不熟练而犯愁;等熟练却未纯熟的阶段,由于挑战性和外界刺激不够,也会面临有成绩却难以突破的境况。到纯熟时,依旧有很大的考验。很多学员、成人包括校长老师可能都停留在前四个阶段,一旦达到“自动化”阶段,不论技能还是个人心性都会有质的不同。

学珠算、绘画、音乐等,是对情绪、心理因素的管理和调整的过程,经过这样的磨练,再做其他任何事情的时候,就会顺畅和持久地坚持下去而很少被干扰。

音乐家谭校长谈音乐

钢琴有很严密的指法,是为了让人能通过弹钢琴来学会音乐的语言,从而用钢琴来表达自己的语言、情绪和思想。
刚上手,虽然能弹奏,但这只是一个表象,是入门阶段,是一个半生半熟的状态。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联系实际生活让孩子更直观地接受技术上的东西,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入式学习。

第三个阶段是熟。孩子由于会弹一些曲子而产生信心,这是一个懵懂的状态,是一个积累期。在前两个阶段中的音乐学习中,更多的是注入视觉刺激和动觉感触,让孩子认识音符、学会弹奏。第三阶段则是加强听觉接触,听觉比视觉和动觉更难,因为要导入大脑,对记忆的要求很高。

视觉、动觉、听觉达到同时进行的时候,就会很清楚地知道这个符号是什么,声音是什么,在键盘上的具体操作是什么,也即“纯熟”。

最后一个阶段,在音乐中叫“诠释”阶段,能很完整地将人的情绪和思想用音乐表达出来,而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这种状态本身是一种艺术,也给他人一种美的感受。

这样一整个的学习过程,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附加值”,如自信心、记忆能力、左右脑平衡能力、分析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毅力等,这些对人一生都极其宝贵。

书画家罗一鸣谈绘画

绘画学习有“会—好—精—绝—化”或是“启—会—好—熟—巧”的过程。

绘画对于孩子来说是永远不会陌生的,我们只需要给孩子一个兴趣,就能打开一扇门,哪怕画得不美,没有逻辑,造型不准,这都没有关系。

多画手熟,造型就准了,孩子就更有信心了,更爱绘画了,进而就能达到熟练的状态。

谈到“自动化”状态,这种状态接近灵感的边缘。真正的灵感是在自己熟练到一定程度不能再发展的时候才找到的——在纯熟的状态下,能够使自己提高的并不是技术化的东西,而是灵感来临时重新找到一个新境界。

灵感的边缘之前一定会经历无数苦恼、自我怀疑,甚至是崩溃。这个时候再坚持一下,灵感就到了。在用水墨形式练习演绎一笔画时,我曾闭关十五天。在前十四天都是处于崩溃状态,我试尽几乎所有我知道的中国画技巧、方式、色彩来表达我想要的一笔画——直到第十五天,我的身体由于一直站着近乎透支时,突然感受到,一笔画是两种艺术的结合:第一,是狂草中的狂草(此时,就是灵感来了)——在绘画中还没有一个人用草书画,我就想一笔画要画的像写草书一样;第二是写意中的写意,有人用三五笔画荷花或是马,我只用一笔画完。

当悟到这点,我似乎已经不用再追求技术上的东西了,因为已经知道结果——我追求的就是狂草中的狂草,写意中的写意。此时,就是自动化阶段。

办学中“会—生—熟—纯熟—自动化”的过程

办学有“创—展—理—引—领—觉”的过程。最高阶段是“觉”,彻底通达,自动化,是“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了,而是一切都在中道之中,在有序而为。(这一境界在珠心算中表现为数感,音乐中是乐感,美术中是灵感——这种状态难以描述,所以或有不精准,但请读者体会这样一种意味。)

这是办学的过程,和珠心算、音乐、绘画的学习都是一样、相通的,个人成长也是如此。
 

近期文章Latest MOREM>